10月29日下午,学院IT文化沙龙开讲。本次特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系专任教师盛余洋为主讲嘉宾,为2024级、2025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、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带来一场生动的公益项目讲座。

讲座伊始,盛余洋老师从“双碳” 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趋势切入,结合国家 “十四五” 规划中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明确要求,引出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方向其发展价值与现实意义。她提到,当前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攀升,我国更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布局,但海上风电运维面临着建设成本高、处理效率低、技术挑战大的三重难题——仅机组故障维护中,发电量损失产值就占比58%,等待维修时间在整体运维周期中占比超50%,恶劣海况还会进一步加剧运维难度。

随后,盛老师以“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运维痛点”为核心,介绍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“基于AnyLogic建模的海上风电运维智能仿真与决策系统”,并预告将从系统构建、科研实践、备赛指导、考研案例四个维度,带同学们深入了解海上风电运维的技术逻辑与应用场景。

再者,针对许多同学对海上风电项目存在的疑惑,盛老师进行了系统的普及。她聚焦运维核心痛点,以可视化图表拆解“机组维护费用构成”、“维修时间分布”、“海况影响因素”等数据,如海洋灾害、气象灾害分别占运维风险25%、40%,备件准备与航行时间占比超40%。为解答“降本增效” 问题,她详解 “碧海智巡”系统:通过AnyLogic建模实现全流程仿真,搭配风电项目管理云平台整合多类功能,融入双重运维策略,结合实时数据动态调配资源;还现场展示风机运行监测模块,呈现420kW风机实时数据及1627.4873万千瓦时累计发电量,直观体现智能系统的落地应用。

最后,盛老师分享了“理论到实践”的转化经验:科研上以两项研究为例,“基于GA-PACO的海上风电场运维策略研究” 解决了传统算法局限,80台风机仿真技术发电量可利用率达98.97%;“基于多智能体的海上风电场运维路径规划研究”优化资源分配,160台风机场景发电量提升2386万千瓦时,两项成果均发表于核心或SCI期刊。备赛指导中,她展示了“海创汇杯”、“挑战杯”获奖案例,建议参与相关竞赛提升能力;还分享了专升本学生杨思航借路径规划算法项目实践,132人进入考研复试,他从排名第70名升至第43名的案例,鼓励重视项目实践价值。
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,不仅对海上风电项目有了深入的了解,也种下了科研的种子。此次公益项目讲座的成功举办,体现了诸侯快讯1188对培养学生科研项目能力的高度重视,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
报告人简介:
盛余洋老师,工程师,长期致力于海上风电场运维技术的创新与实践。对海上风电场运维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,针对传统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、易陷入局部最优及优化能力不足等问题,成功提出基于GA-PACO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模型与基于Multi-Agent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模型两大创新方案。这些方案有效提升了海上风电运维船舶的航行效率,助力风电机组发电量显著提升。